立秋至,教你如何健康度过干燥之秋
立秋一天天逼近我们,我们的养生历程又翻开了新的篇章。立秋之日凉风至”,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。今年阳历8月7日为立秋节气,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马上来临。立秋过后,一场秋雨一场凉,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秋季养生以“养收”为主。今天的立秋养生指南为大家推荐立秋养生方法,立秋吃什么,立秋如何保健以及在立秋保持好心情,帮大家健康度过干燥之秋。
养生篇
立秋养生原则
立秋时节的饮食,可少吃姜、葱、辣椒等辛味食物,多吃酸、咸味食物,如大麦、黑豆、豇豆、鸭子、海带等。
精神调养方面,应收敛神气,心平气和,忌忧郁民民 恼怒,以适应秋季清肃的气候特征。
起居调养方面, 应收敛神气,心平气和,忌忧郁恼怒,以适应秋季清肃的气候特征。
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,既顺应阳气的收敛,又能舒展肺气。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,避免卧睡贪冷。此外,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,但不适宜高以强度的运动,应避免过度出汗,同时还可选择“鸣天鼓”等保健运动。
立秋养生膳食注意事项
《素问。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肺主秋.....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”。可见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
秋时肺金当令,肺金 太旺则克肝木,故《金匮要略》又有“秋不食肺”之说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者。
总之,在营养膳食方面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立秋养生膳食选择要
1.生地粥
配方:生地黄25克,白糖少许。
做法:生地黄(鲜品洗净细切后,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 30分钟后,沥出药汁,再复煎煮一次,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,备用。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,趁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。
功效:滋阴益胃,凉血生津。本方还可做肺结核,糖尿病患者之膳食。
2.黄精煨肘
配方:黄精9克,党参9克,大枣5枚,猪肘750克,生姜15克,葱适量。
做法:黄精切薄片,党参切短节,装纱布袋内,扎口;大枣洗净待用。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,捞出待用。姜、葱洗净拍破待用。
以上食物同放入砂锅中,注入适量清水,置武火上烧沸,撇尽浮沫,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,去年除药包,肘、汤、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发即成。
功效:补脾润肺。对脾胃虚弱,饮食不振, 肺虚咳嗽,病后体弱者尤为适宜。
3.五彩密珠果
配料:苹果1个,梨1个,菠萝半个,杨梅10粒,荸荠10粒,柠檬1个,白糖适量。
做法:苹果、鸭梨、菠萝洗净去皮,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,荸荠洗净去皮,杨梅洗净待用。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,置于锅内烧热溶解,冷却后加入柠檬汁,把5种水果摆成喜欢图案件,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,即可。
功效:生津止渴,和胃消食。
4.醋椒鱼
配料:黄鱼1条,香菜、葱、姜、胡椒粉、黄酒、麻油、味精、鲜汤、白醋、盐、植物油各适量。
做法:黄鱼洗净后片成花刀纹备用,葱、姜洗净切丝。油锅烧热,鱼下锅两要面煎至见黄,捞出沥干油;锅内放少量油,热后, 将胡椒粉、姜丝入锅略加煸炒,随即加入鲜汤、酒、盐、鱼,烧至鱼热,捞起放入深盘内,撤上葱丝、香菜;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、味精、麻油搅匀,倒入鱼盘内即可。
功效:健脾开胃,添精,益气。
保健篇
我们总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,就拿一年四季的气候来说, 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, 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品,在不同的季节 ,不同的方面会需要不同的爱护。秋天是一个比较干燥的季节,也是一个要好好调理我们身体的季节。那我们究竟要怎么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,让它远离各种各样的疾病呢?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开始做起。
起居调养
秋季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、闭藏,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,《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 与鸡俱兴。”早卧,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以养“收”气。早起,以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率较高,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,而秋季适当早起,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,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义。
秋燥,常用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, 皱缩增多,口干咽燥。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,大便亦易干结。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,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。秋令气温多变,即使在同志一地区也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。因而,应多备几件秋装,如夹衣、春秋衫、绒衣、薄毛衣等,做到酌情增减。
饮食摄养
秋属肺金,主收。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。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, 要尽可能少食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。秋燥津液易伤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干咳、声嘶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燥结等燥症。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山药、秋梨、藕、鸭肉、柿子、芝麻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消燥。秋季饮食 除了以酸、润为主之外,还须注意的是,夏季过后,暑气消退,人们食欲普遍增加,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,此时不宜过多进补,以免“饮食自信,肠胃及伤”。
精神养生
秋季气候渐转干燥,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,尤其深秋之时,草叶枯落,花木凋零,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、垂暮之感,忧郁、烦躁等情绪变化。故有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之言。这时,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,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运动护养
金秋季节,天高气爽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。在锻炼时,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民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,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。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秋季是海收养的季节,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。运动量不宜过大, 不宜剧烈。秋天气候多变,天气渐冷,此时可逐步进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。
保健防病
秋季是肠炎、痢疾、(一)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。要做好预防工作。首先要搞好坏境卫生,消灭蚊蝇,注意饮食卫生,不喝生水,不吃腐败变质量和被污染的食物,按时接种(一)脑疫苗。
秋季燥邪易伤人,除 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,对于确有阴伤之象,表现为口燥咽干、干咳痰少的人,可适当服用沙参、麦冬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贝等,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。
摘自《阜新晚报》B06 养生 2014年8月8日星期五2014年8月9日星期六21:02打完。
评论